当前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,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。唯有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铁纪铁军,才能为践行大安全观提供坚强政治保障。全面从严治党在净化网络环境、引导舆论方向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舆情热点问题频发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新考验。不法分子利用国际冲突和自然灾害传播虚假信息,利用AI和极端势力挑起民族冲突,扰乱社会秩序,影响国家安全;个别党员干部在网络空间发表不当言论,损害党的形象,理想信念滑坡、纪律意识淡薄,极易成为安全防线的“突破口”;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,纵容低俗内容污染网络环境……这些问题的存在,凸显了网络空间治理的紧迫性。
以政治建设为抓手,筑牢意识形态防线。全面从严治党强调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”,这一原则贯穿网络舆情治理全过程。面对个别党员干部在社交平台发表不当言论、部分自媒体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等乱象,通过持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、明确网络行为“负面清单”、划清言论底线等惩治手段,以常态化警示教育,推动党员干部在网络上站稳政治立场,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。
以责任压实为抓手,构建协同治理体系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“两个责任”机制,强化党员“政治三力”在网络空间延伸为“监管、平台、用户”三方共治格局。网信部门强化对热搜榜单、算法推荐的动态监管,督促平台落实主体责任;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利用网络以权谋私、操纵舆论等违纪行为;基层党组织积极引导网民参与“清朗”专项行动,形成全民监督合力。2025年针对自媒体不实信息、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等“八个方面”开展专项整治,党纪处分与行政执法双线发力,有效遏制了虚假不良信息传播。
以制度建设为保障,推动长效治理机制。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》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等法规的出台,将全面从严治党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。各级党委(党组)探索建立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动态监督评估机制,将网络舆情应对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;中央网信办连续开展“清朗”专项行动,用党纪监督与法治手段深度融合,整治网络乱象,使畸形网络生态得到扭转。
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,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坚强保障,同时彰显了党在网络治理中的政治定力与责任担当。实践表明,只有将“严”的主基调贯穿网络治理各个环节,才能实现党心与民意的同频共振。树立“大安全观”的系统思维和方法,将理念融入全方位领域,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,才能更加筑牢网络领域安全的“红色堡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