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zytemplate/tpl340323/images/banner02.png||
/zytemplate/tpl340323/images/banner02.png||
/zytemplate/tpl340323/images/banner02.png||
/zytemplate/tpl340323/images/banner02.png||
/zytemplate/tpl340323/images/banner02.png||

寸步不让纠“四风”

时间:2025-03-05 11:23    来源:固镇县纪检监察网  

纠治“四风”永不停歇,作风建设永不止步。近年来,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严的基调、严的措施、严的氛围,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作风建设,以钉钉子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一刻不停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深化风腐一体治理,有力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向上、新风正气不断充盈。驰而不息纠“四风”,不仅是民心所向,更是推动社会进步、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。

纠“四风”需拧紧思想“总开关”。“四风”问题由来已久,根深蒂固,想要彻底根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从根本上讲,一些党员干部在当前高压反腐的态势下,依然不收敛、不收手,心存侥幸、顶风违纪,关键原因还是思想根源没有转变。要遏制“节日腐败”问题,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,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,做到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,使“不想腐”成为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认清“四风”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,把纠治“四风”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,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一锤接着一锤敲,一步紧跟一步走,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退缩。

纠“四风”要架起纪律“高压线”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监督的日益严格,“四风”问题也开始穿上“隐形衣”,玩起“新花样”。比如,“快递送礼”让违规收礼变得更加隐蔽,一些人利用电子红包、虚拟货币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。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监督执纪问责,通过采取明察暗访、随机抽查、突击检查等方式,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深挖细查隐形变异“四风”问题线索,坚决防止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层层传导压力,把严明节日期间有关纪律要求作为重要抓手,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。同时,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,搭建便捷高效的网络监督平台,让“四风”问题无处遁形。

纠“四风”离不开机制“防腐墙”。作风问题隐形变异、改头换面、花样翻新,有很多新表现、新情况、新特点。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作风治理过程中不能困于惯性思维,必须在精准发现、精准把握、精准治理上下足“绣花功夫”。要紧盯“关键少数”、重点场所,加强明察暗访,紧紧扭住“四风”突出问题不放,既对违规发放津补贴、公车私用等老问题反复敲打,又对电子红包、“吃公函”等新动向高度警惕,坚决防范由风及腐、由风变腐。同时,坚持严的主基调,对发现的线索严查快结,对顶风违纪问题从严处置。大力倡导新风正气,利用节点契机,把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贯通起来,与传承节日传统文化结合起来,提醒党员干部清廉过节。

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,纠治“四风”不“打烊”。只有把严的基调、严的措施、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,以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,才能更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信赖。